加强品绩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的方式方法


企业是由人构成和创造的,企业的主体是人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企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生产力,而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。如果重要作用是积极的,无疑会推动企业向前持续发展,反之,则停滞甚至倒退。决定主导作用是积极或是消极的因素,除了人的文化素质以外,就是人的思想、品格和道德水平。


为了强化企业经营管理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、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品绩管理与考评,努力提高全民族良好品格和道德素质。由此看来,加强企业品绩管理,是关系到企业保持持续发展良好势头的重要保障。企业的品绩管理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?我认为必须从以下方面抓起:


倡导企业精神,明确企业愿景


一个有实力、有潜力、有后劲的企业,必然有一个明确的“创一流企业,创一流产品,创一流信誉”的奋斗目标,当然也是每个企业的良好愿望。要实现这个企业愿景就必须有近期、中期和远期的努力方向,必须倡导一种既符合时代潮流,又结合本行业本企业实际,能给人鼓舞、催人奋进的企业精神,并让企业精神根深蒂固地植入本企业的员工心中,以此激发员工主人翁责任感,为企业进行技术革新、劳动竞赛创造原动力,激励员工的奉献精神。


企业管理者廉洁自律,以身作则


一个企业就是一个“家”,“当家”的必须一心“以企业为家”。在工作中身先士卒,以身作则,兢兢业业地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,精打细算;在生活中克勤克俭,廉洁自律,时时关心员工的生活和疾苦。只有这样,企业管理者才能有感召力,号召力,向心力,凝聚力,像一只“领头雁”一样牵引全体员工的心,做到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。


繁荣企业文化,丰富员工的精神生活


企业文化,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,是企业大多数员工认可和遵循的一种精神、文化观念、价值取向、行为方式、道德规范等的总和,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企业要有人才意识、名牌意识、文化意识,在企业中弘扬正义,宣传企业员工中的典型、备置必要的文化娱乐设施,使员工在一个有动力、有榜样、有活力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。


美化环境,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


“出门看天色,进门看气色”,厂容厂貌直接反映着企业的形象。企业应该努力美化工作和生活环境,做到厂房整齐,厂区绿化,遍植花草树木,做到一年四季百花盛开,绿树成荫,空气清新,环境卫生,处处给人一种充满生机、充满朝气的感觉,使企业全体员工工作生活在怡人的环境中。


狠抓综合治理,营造安定环境


企业在全力抓好中心工作之外,还必须把安全生产、双增双节、计划生育等配套工作一并做好。这就要营造一个安定的环境。比如打架斗殴、聚众**则是诱发各种刑事犯罪的根源,企业就必须支持以人为本,耐心细致地做员工的思想工作,努力搞好厂内的社会综合治理,狠刹歪风邪气,消除不正当行为的事件。企业要做到上下一心,把各自的工作做好,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尽心尽力。


然而,一些企业却在管理上重物轻人,忽视干部员工品绩管理与教育。当前较突出的有:一是“奖金万能论”。有的企业管理者片面夸大奖金的作用,忽视员工多层次的需要,认为只要多发奖金就不愁调动不了积极性。奖金在一定程度上固然能起到刺激积极性的作用,但如果把它当成灵丹妙药,唯奖金是论,忽视对员工进行爱岗敬业的教育,其结果是把员工引向拜金主义的误区。最终导致企业收入激励效应递增,收入刺激成本增高,而出现员工积极性、努力程度下降的恶性循环现象。


二是“绝对权威论”。持这种观点的企业管理者把企业当成自己的“王国”,在管理上一手遮天,决策上随心所欲,用人上任人唯亲,分配上无透明度,视规章制度为“家法”,以惩罚代替教育。这种作法非但没有引导和保护好员工的积极性,相反是伤害和压抑了员工的积极性,其结果是把本该与企业心心相连的员工推向了对立面,更谈不上员工与企业同舟共济。


三是“放任自流论”。这种观点较多地存在于一些亏损企业。由于亏损企业品绩管理原本就是薄弱环节,在日子不景气的时候,员工纪律松散、思想涣散、情绪悲观、怨天尤人,而管理者一谈到扭亏,就只对优惠政策、减免税负大声疾呼,而对如何增强人在生产力系统中的主导作用的要素活力,却视而不见,不予重视。


要改变忽视品绩管理与考评状况,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,以品绩为本的管理理念,踏踏实实地开展品绩管理与考评。要以品绩管理与考评为重点全面加强员工的品格、道德建设,塑造良好的企业精神。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:


首先要发挥企业党组织的关键作用。“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,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。”因此,企业党组织要转变观念,改变过去那种书记只抓精神文明不过问生产经营、厂长只抓生产经营不过问精神文明的作法,必须坚持两手抓、两手都要硬。要牢固树立起“企业是人的事业,人是企业的灵魂”的以人为本、以品绩为本的管理理念,像抓生产经营一样抓好员工的品绩建设与管理。


其次要重视教育的基础作用。员工良好的品格风尚的形成、巩固和发展,教育起着基础作用。品绩建设与管理的突破口是企业干部,干部要首先树立起爱岗敬业、开拓奋进、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。


企业管理者的职业作风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,叫做“成在于斯,败也在于斯”。教育的重点是全体员工,教育的形式要以广泛开展员工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主,营造文明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,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空间。此外,还要注意尊重和理解的非教育因素的感召作用,尊重员工的思想、感情、心理、家庭、习惯,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团结、友爱、充实、有奔头。教育的内容要生动活泼,要把苦干精神,进取精神,效益观念作为教育内容,特别要教育员工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丢掉艰苦创业精神,发扬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。教育的目标是使全体员工形成爱岗敬业、诚实守信、团结协作、开拓进取、服务人民、奉献社会的良好的品格、道德风尚。思想问题解决了,才能真正使员工与企业风雨同舟,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问题,这是钱买不来的,权压不出的。


其三要注重投入的保障作用。企业拿出一定的资金投入到员工的教育中去,提高员工的素质,这和企业技术改造投资一样重要,应主要用在员工教育的基本设施和必要的形象工程建设上。要让员工感受到品绩建设与管理教育的实实在在:有听的,有看的,学有去处,干有榜样。这种投资与用“资金调动积极性”是有质的区别的,它解决的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内动力问题。一个企业,只有让成百上千的员工扭成一股绳、憋足一股劲推动的发展,才是可持续的。节选自王先琳著<<品绩管理模式>>一书

top
 

(C) CopyRight 2007-2018, www.doyoujob.com,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Nanjing Doyou Human Resource Consulting Co., Ltd.